
评审会现场

李道增院士听取方案介绍并提出建议

公司董事长张慧云在评审会现场预祝评审会圆满成功
10月20日,综合交通枢纽地下工程(东广场)新建工程项目方案评审会顺利召开。会议特邀请清华大学教授、院士李道增、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、教授洪再生、天津大学设计院教授蔡节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工李凤军、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欣、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何宏剑、丹尼斯集团总经理蔡英德七位国内知名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。市交通委党委书记、主任范强、郑州市国资委副主任曹苏非、市人防办总工李保平、市财政局、郑东新区规划局、郑州新区国土局、市自来水公司、市电力公司等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会议。
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下工程(东广场)新建工程位于107辅道以东,动力北路以南,动力南路以北,圃田西路以西。西临郑州东站,北临长途客运枢纽站,南临郑州公交枢纽站,南北长190米,东西长280米,共51953.21平方米。该项目地上为站前广场、景观绿化及交通服务设施,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69000平方米,其中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,为商业开发,地下二屋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,为商业开发、停车场及配套设备用房。由于工程涉及园林绿化、交通组织、地下空间开发等多个方面,9家设计单位组成3个设计联合体进行设计,共提交3个设计方案。
以李道增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听取了3个设计联合体方案介绍,通过评审,专家组人员对此次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,对参与技术方案编写的设计单位,给出了客观、公正的评价。三个方案都经过了精心准备,对项目的理解比较到位,具体到个案上各有特色,其中:方案一将“编钟”的形状进行现代演绎,从火车站站房向东俯视,编钟演变成抽象的“鼎”的图案,充分展示河南的历史成就。地下隧道水池的上面是采光天窗,穿行于此如同步入时光隧道;方案二从空中俯瞰,整个广场组成一个“中”造型,形成“一中、一轴、三门、三区”的景观空间结构。广场两侧取材于车轮毂的灯柱,造型新颖,并引导行人来到紧临它的林下休憩区。下沉广场体现地上地下一体化,将自然光引入地下,形成“地下立体花园”;方案三从“商”字着手,展现郑州、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,广场节点处的装饰纹样采用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,下沉式广场采取地下采光中庭的方式,引入自然光,下沉广场特色主题水景令人印象深刻。
在认真阅读设计文本后,各位专家进行了各专业设计的评议和质询,最终评选出设计方案一、二、三名,并提出部分优化建议和修改意见。会议在严谨、求实、高效、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。业主单位交建投公司将进一步向市政府、东区规划局上报专家推荐方案,最终确定中选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