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-- 业内关注 -- 详情

扛鼎中州 脉通八方——我省打造郑州综合交通枢纽纪实(下)

来源:河南日报 编辑:admin 时间:2012/10/22 9:04:36 点击数:
    一种契合中国和谐发展要求的建筑理念。

    一座用世界先进技术建造,又具地方特色的城市之门。

    一个以高速铁路为核心,集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。

    备受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、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——郑州东站的辉煌背后,是一场克难攻坚、争分夺秒的决战,数万劳动者在1641个日日夜夜里,通力合作,艰苦奋战,用辛勤的汗水和坚韧的意志,在中原铁路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   立足大局  保障建设写春秋

    如果把整个郑州综合交通枢纽比作一辆汽车的话,郑州东站无疑是其中的“发动机”,是整个交通枢纽的核心部件。

    作为国家铁路网中的重要枢纽,郑州东站设计高峰每小时旅客发送量7400人,最高聚集人数5000人。车站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,工程总投资94.7亿元,由铁道部委托郑州铁路局负责建设管理工作。在郑武高铁通车运营前夕,郑州铁路局副局长李会林曾动情地说:“郑州东站建设之所以进行得如此顺利,与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和枢纽指挥部的努力密不可分!”

    “举全市之力确保郑州东站建设。”郑州东站的建设保障工作,是郑州市政府和郑州枢纽指挥部的核心任务,在规划、设计、动迁、建设、投资、配套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最大保障。

    征地拆迁工作是所有工程建设中都会遇到的难题,郑州东站的拆迁工作时间紧迫、规模巨大、情况复杂。“凡举大事者,必以人为本。”20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参与拆迁,开启绿色通道支持动迁工作,补偿、安置、走访、善后等工作井然有序。 

    据统计,占地2100亩的郑州东站,从2009年年初开始,到2010年年底拆迁基本结束,共投入资金4.5亿元,拆迁建筑20多万平方米,动迁安置约1300户村民,迁移坟茔3000多个,赔偿果木约20万株。“征地拆迁工作的成功完成,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”李会林说。

    省政府联络组组长田长安、联络组成员顾孝同、郑州枢纽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党普选,3位花甲老人是副省长张大卫亲自点的将。在郑州枢纽指挥部的临建房中,他们始终驻守一线指挥、调度,在枢纽建设管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“如今站在这里,回想起过去近千个日日夜夜的奋战,仿佛就在昨天。”他们站在运营后的东站候车大厅,抬头看到大厅玻璃屋顶折射出耀眼的自然光,以及身边来来往往的旅客,不禁感慨万千。

    2011年3月11日,省政府在南阳召开京广客专河南段建设动员大会,省发改委副主任裴志扬将“郑州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一线指挥协调郑州枢纽建设”总结为“郑州经验”,要求全线9个站点学习借鉴。

    攻坚克难  同心协力续华章

    郑州东站是一个综合交通枢纽,配套工程包括公路客运站、轨道交通站点、公交场站、出租车场站、郑州东站站房匝道、107国道下穿隧道、市政工程。从2008年3月28日,郑州地铁一号线郑州东站站点开工,到2012年9月20日全部配套工程基本建成,前后历时4年半。

    “由于工程规模大,涉及面广,安全要求高,郑州东站综合枢纽项目是我省近年来设计施工最复杂、管理难度最大、协调任务最重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。”省综合枢纽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    施工界面和建设时序调整就是其中最复杂的管理工程。

    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在仅2.3平方公里范围内融合了7种交通方式和部、省、市、区、企业多家投资主体,核心区建筑群东西长约1.5公里,南北宽约1公里,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,管理与整合难度在郑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前所未有。

    看着自己和工友一手打造的巨“鼎”,郑州东站承建方中铁建工集团项目部负责人说:“工程开工以来,直接参与建设的人员超过3.5万人,聚合了各种交通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工程。几乎100%的项目施工界面发生重叠,需协调、整合的重点施工界面多达200余处,关键的节点计划300多个,涉及的子项目无法统计。”

    如今来到郑州东站一层,就可以乘坐公交车、出租车或去社会停车场驾车进入市区。未来地铁建成通车后,可以直接下负一层坐1号线、负二层坐5号线,站内“零换乘”的美好画卷正在慢慢展开。

    “在公交、出租车场站建设中我们发挥了蚂蚁啃骨头的精神,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。”郑州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说,由于项目全部位于郑州东站站房线下,光线昏暗,通风不畅,大型设备无法使用,几乎没有施工界面。当时参建人员硬是逐平方米施工,逐米掘进,不舍昼夜。

    “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在短短几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,而且做到了不干扰城市的正常运营秩序,不扰民,彰显了各级领导、决策者的集体智慧和参建全体人员的聪明才智。”裴志扬说。

    如今,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已屹立在郑州东大门,她改变了中原城市群的交通格局,由之形成的商务区推动了郑州新区的建设,提升了郑州乃至全省的区域优势和形象。

    路,还在延伸,而“城市之门”已在中原铁路工程史上傲然绽放!